週一, 24 一月 2011 15:56
兩種普世觀的衝突
米努西烏斯(Marcus Minucius Félix)是生活在三世紀初的拉丁作家。他在思想上深受德爾圖良的影響。兩人同是北非人,都曾在羅馬擔任辯護家。但米努西烏斯的拉丁語散文造詣超過了德爾圖良,以華麗優美的文風著稱,將基督精神和拉丁文學做了完美的結合。值得一提的是,三世紀以前重要的基督教作者幾乎全部來自北非。
週一, 24 一月 2011 14:02
靈魂的喜樂是件嚴肅的事
拉丁文稱斯多葛學派為Stoa,源自希臘語στοά,直譯為「廊下派」(因為哲人們總在城邦中心的廊柱下聚會講學),是古希臘人芝諾(Zeno)在西元前301年前後創立的哲學流派,西元前二世紀傳入羅馬,很快便與羅馬的傳統倫理觀相融,引起極大的迴響。
週一, 24 一月 2011 11:19
禁忌人生:羅馬主神的祭司
《阿提卡之夜》(Noctes Atticae)是拉丁語作家、語法學家格利烏斯(Gellus, 128-180)的著作,是一部涉及語法、幾何、哲學、歷史等不同主題的筆記彙編。以下的短文列舉了朱彼得(Iuppiter)的祭司及妻子必須遵行的諸種禁忌和義務。
週一, 24 一月 2011 11:46
冥府之遊—羅馬的誕生
《埃涅阿斯記》(Aeneis )是維吉爾(Vergilius, 70-19 BC)在西元前29-19年間的創作,是一部以羅馬建城神話為題材的史詩,共十二卷,長達萬行。
週四, 20 一月 2011 14:04
影評:時代風暴或天才宿命?---《風暴佳人》
身負巨大創造使命的傑出學者,有無可能與自己的時代和平共處?海芭夏(Hypatia)之死既是宗教衝突下的憾事,或許也是天才過分忠於自我的悲劇。
週四, 20 一月 2011 14:04
影評:時代風暴或天才宿命?---《風暴佳人》
片名:《風暴佳人》(Agora)
導演:亞歷山卓‧阿曼納巴(Alejandro Amenabar)
出品年份:2009年
台灣上映時間:2010年12月(CatchPlay發行)
身負巨大創造使命的傑出學者,有無可能與自己的時代和平共處?海芭夏(Hypatia)之死既是宗教衝突下的憾事,或許也是天才過分忠於自我的悲劇。
捐款
捐款e人籟,為您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免費內容
標籤雲
事件日曆
目前有 7861 個訪客 以及 沒有會員 在線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