搶救人生大作戰:電影中的時空探索
透過連續放映單獨畫面來說故事的電影藝術,本身便彰顯了時間魔法的巧妙。而在以時空變換為主題的電影中,我們既享受著探索未知的樂趣,也得以盡情揮灑對時間與命運的想像。
影評:時代風暴或天才宿命?---《風暴佳人》
身負巨大創造使命的傑出學者,有無可能與自己的時代和平共處?海芭夏(Hypatia)之死既是宗教衝突下的憾事,或許也是天才過分忠於自我的悲劇。
難以言傳的愛情---《為愛遠離》
片名:《為愛遠離》(Partir)
導演:凱薩琳‧科西妮(Catherine Corsini)
出品年份:2009年
台灣上映時間:2011年1月(傳影互動發行)
關於外遇的電影不計其數,然而在呈現人性的嫉妒、謊言與背叛外,《為愛遠離》更關注人在中年後自我認同的追尋,與未來愛情的面貌。
影評:時代風暴或天才宿命?---《風暴佳人》
台灣紀錄片導演列傳:黃信堯
台灣紀錄片導演列傳:潘巨忠
台灣紀錄片導演列傳:薛常慧
該如何辦呢?從未看過「藝霞歌舞劇團」的薛常慧在企畫此紀錄片時,日想夜想的其實是想親眼看看當年藝霞的表演實況。這個念頭揣在心裡始終放不下,終於薛常慧提出了企畫案,「我們來重建當年的表演實況吧!」這個重建記憶的構想立刻引起『霞女』的熱烈回響。
曾經蔚為風潮的「藝霞歌舞劇團」,解散廿多年後,就因為拍攝紀錄片重出江湖,「一碗外省麵(陽春麵)兩元半,藝霞一張門票欲要兩百五十元。」共同追憶當年盛況。霞女們卯上全力,在高雄市勞工育樂中心進行舞作重建表演,實況展現當年華麗的歌舞場景。她們自身因此興奮不已,樂於分享回憶以及重建記憶的喜悅。
薛常慧說:「利用紀錄片重建記憶是一種弔詭!」
筆者問:「所以薛導是以劇情片的方式來拍攝紀錄片的舞作重建表演?」
薛常慧說:「『紀錄片是真實的』這是一句緊箍咒,我在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就讀時,課堂上最常討論的爭議就是紀錄片的真實性。當時有位學姊就拍了一部『五位死者的證言』的紀錄片,以對抗緊箍咒。紀錄片必須真實?其實影像只要經過剪接,即『非真實』。譬如被喻為第一部具有真實紀錄意義的紀錄片《北方的南努克》,也是『重建真實』。」
「我是在就讀台大人類學系時,開始喜歡紀錄片。紀錄片對我來說,是復古也是考古!這次藝霞的紀錄片也是因為無法考古,無古可考,所以得重建舞作。
只不過這次的體驗,讓我學到,重現歷史記憶是超高難度的工作!」
編按:《北方的南努克》(Nanook of the North)是Robert J. Flaherty在1922年製作監督的紀錄片。此片記錄北極圈愛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,Robert J. Flaherty以他的朋友南努克一家為中心,呈現愛斯基摩人在極地上的生活面貌,例如與白人的毛皮交易、冰天雪地中捕魚、獵海象等等。雖然這部影片曾經使用「演員」,由於含攝紀錄者與被記錄者互動經驗的「真實」樣貌,成為民族誌紀錄片的典範作品。
照片提供/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
本文亦見於2010年10月號《人籟論辨月刊》
想知道更多精采內容,請購買本期雜誌!
海外讀者如欲選購,請在此查詢(紙本版、PDF版、訂閱全年份)
台灣紀錄片導演列傳:陳素香
「喂,怎麼樣……嗯……怎麼可能,那小柔你把那張函傳回來給我,我置TIWA(台灣國際勞工協會)……他就不要乎伊轉出去,對……所以,沒關係,我來跟勞委會argue,你把公文傳回來給我,然後,上面有勞委會的連絡人嗎?……文號上面有沒有勞委會發文的連絡人?……沒有註明連絡人是誰啊?……沒關係你先傳回來給我,讓我來處理,你說她現在已被仲介接走,找到工作,可是需要三方合意,找到原雇主答應。可是原雇主要求她,得先撤銷對原雇主的告訴,原雇主才願意答應讓她轉出去,OK,好,那你把新仲介的電話一起抄給我,好,bye bye。」
陳素香導演正要回答記者提問,又被電話打斷。
「秀蓮現在不在……你要不要留電話給我……我沒法度回答,不然你晚一點再打電話來,因為她現在應該是在勞工局開會,開協調會吧。對啊,我們待處理的案子很多,那麼請給我你的電話好嗎?你是仲介公司嗎?喔,你是雇主那裡喔……如果你不願給我你的電話,那你就再打電話吧……」
陳素香導演掛上電話。
「為什麼需要三方合意呢?……啊!我們剛剛講到《T婆工廠》紀錄片的集體記憶……對不起,你可以繼續發問……」
「剛剛提到『集體記憶』,陳導的看法是?」
「我們的社會根本就是對『移工』集體失憶,台灣號稱先進國家、文明國家、人權國家,卻把移工當奴隸對待。所有台灣人對移工視而不見,台灣人根本就是選擇集體失憶……」
陳素香說:「我拍攝紀錄片就是為了要控訴,揭發真相,讓觀眾知道台灣對移工的壓迫及殘酷。」
陳素香並不是專業的紀錄片工作者,她是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的理事長,在接受申訴案件時,同時肩負扛攝影機的責任,在記錄抗爭活動的過程中,竟發現小小的工廠就含藏了七對的T婆。雖然這七對T婆移工的愛情故事是影片的主要情節,陳素香說:「決定拍成紀錄片時就決定用愛情故事來當抗爭的軟化劑,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其實最想說的是,在台灣移工不能自由轉換雇主的情形下,移工根本就是奴工。」
照片提供/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
本文亦見於2010年10月號《人籟論辨月刊》
想知道更多精采內容,請購買本期雜誌!
海外讀者如欲選購,請在此查詢(紙本版、PDF版、訂閱全年份)
台灣紀錄片導演列傳:黃信堯
捐款
捐款e人籟,為您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免費內容
標籤雲
事件日曆
目前有 6805 個訪客 以及 沒有會員 在線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