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乃至各國原住‧少數民族,當前皆有共同的處境:生存空間被壓縮、語言流失、文化認同斷層……本期《人籟》以台灣為基點,幅擴全球,呈現世界各地原住‧少數民族雖身處於苦難,卻仍不斷地奮力爭取自身尊嚴的故事。
(封面照片:蘭嶼的達悟族婦女,白冷外方傳教會提供。)
目錄
論辨空間
03 台灣須要女總統
文/王愷寧
讀未來
06 聯合國改革,世界還在等
文/梅謙立‧覃丹
08 普吉島民最奢侈的祈求
文/孫暐皓
09 讀友迴響
10 全球視訊
文/人籟瞭望
13 行者
♪寧愷王
專輯︰原住‧少數民族的盡頭?
14 引文
16 黃昏後‧黑夜更美麗──孫大川的山海心靈
文化即是死亡與再生……如果我們恐懼文化的失落,必須賦予它再生的能量。
文/編輯部
25 望見山林中的十字架
五十年前的「福爾摩沙傳教奇蹟」,今日將迎接新挑戰。
文/丁立偉 譯/陳太乙
32 從部落走向自治——專訪原民會主委瓦歷斯‧貝林
走向自治,原住民部落才能永續發展!
文/黃郁惠
36 從達娜伊谷‧走進山美部落
這是關於一群人,一座山和一條河的故事。
文/李禮君
46 祖靈之步‧福音之路──曾建次與高萬金的對話
兩位原住民的基督宗教牧者,真摰而愷切的對話。
文/李禮君
53 異鄉遊子——台灣都會原住民
面對甚於漢人的生活困境,都會原住民幸有心靈的共同所在。
文/韋薇
56 不發展的智慧
菲律賓伊格洛特族拒絕發展,保全了尊嚴與文化。
文/弗朗西斯科‧克拉弗(Francisco Claver) 譯/周雅淳
58 與先祖地土永相連——菲律賓‧魯瑪德族
魯瑪德族仍為重返「瑪格芭芭亞」祝福之地而努力。
文/姜川
64 國族道德的金絲雀——美國‧印第安人
美國印第安人不僅勇於認同自身血統,更為美國做出貢獻。
文/雷蒙‧浦克(Raymond Bucko) 譯/周雅淳
70 拒絕道歉的澳洲政府
澳洲原住民表達歉疚的傳統,可為澳洲政府反省過錯的借鏡。
文/梅可怡(Brian McCoy) 譯/薛迪安
74 常燃之火──玻利維亞的跨文化雙語教育
印第安瓜拉尼人將火苗保持炙熱,熱切地照顧其語言的寶藏……
文/哈維爾‧艾利博(Xavier Albó) 譯/姚翰
80地球脊背上的愛斯基摩人
一位歐洲人五十年前所描述的愛斯基摩人……
文/侯杰‧布亞(Roger Bulliard) 譯/符文玲
84 指向明月的另一手指——藏族苯教傳奇
苯教相對於佛教,與藏族社會及環境的關係更密切。
文‧攝影/張煒
94 more…more…more…
原住‧少數民族的書籍、網站等資訊。
心靈地圖
96 我願我的死亡是在花蓮的冬季
並沒有一個人在意……
文/陳克華
作品
98 輪轉街眾生之皮匠(第三回)
文/夏運儒
書評
104 「載香蕉」使你抓狂嗎?
俚語可以製造輕鬆氣氛,拉進人與人的關係。
文/托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