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來,田啟元的一些朋友也常到楊捷的租屋聚會,楊捷不但沒有排斥愛滋病患,相反的,她義無反顧地照料他們,從零歲的愛滋寶寶到八十幾歲高齡的愛滋爺爺奶奶,前後至少有好幾百人接受過她的協助。儘管忍受鄰居的白眼或被人指指點點,楊捷說:「不管怎樣,都不會讓他們沒有尊嚴地流落街頭。」
楊捷是早期就介入愛滋關懷的少數人之一。病患們在她的協助下相互依賴地住在一起,他們把這個小窩稱為關愛之家。
因為這個社會對愛滋病不夠了解,楊捷時時都在為病患四處請命,她一年有一百二十幾場的愛滋病校園宣導。同時她也要經常面對幼小生命的凋零和死亡,這是真正難以承受的哀痛。
這裡的愛滋寶寶每天都要接受雞尾酒療法的治療。目前,楊捷與義工媽媽們一共照顧二十多個孩子,有的才幾個月大,有的上小學,他們大半是由社會局轉介,也有一些是其他單位不肯收的孩子。但楊捷來者不拒,而且真心地愛著這他們。有病友說:「唯一會讓楊姐生氣的事,不是沒錢,而是我們沒有按時吃藥或是又回頭去吸毒。」
每一個生命來到世上都有它應得的尊嚴。由於社會大眾對愛滋病仍有許多誤解,因此關愛之家不免遭鄰居排斥,甚至引發抗爭。最後他們舉行公聽會,結果是得在十天內搬家。於是楊捷以柔性訴求的感恩會,希望獲得社區體諒,但還是被告上了法院。後來,國內法令也開始進行修改。到2006年二審宣判時,愛滋患者在居住權,安養權和就學權等方面終於得到了法律保障。